高效除草——稻田除草剂使用原则
稻田除草难,特别是直播水稻田经常发生严重草害,甚至草荒,已经成为水稻种植中困扰农民朋友们最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科学的除草方法。本期推出《除草剂使用原则》,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合理确定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
第一,应根据除草剂产品说明,确定稻田除草剂的使用时期和使用方法。不同除草剂有不同的适用时期,不同水稻生育期对不同除草剂具有不同的耐药性,因此,应根据稻田除草剂的使用时期确定备选药剂。目前稻田除草剂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或茎叶喷雾、甩施、撒施、泼浇、滴灌等,不同的施药方法不仅直接影响药效,而且直接影响除草剂对水稻的安全性。例如,氟酮磺草胺在水稻移栽田一般不可以通过茎叶喷雾施用,否则水稻叶片(尤其是水稻心叶)大量接触到药剂后容易导致严重药害,因此需要通过撒施施用;氰氟草酯在水稻田一般不宜撒施,否则无法发挥药效,需要进行茎叶喷雾施用。在田间使用除草剂的范围包括:全田使用和定向使用或挑治。在选定除草剂后,应根据除草剂商品的使用说明确定使用方法。
第二,应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及生育期、靶标杂草草相状况,确定除草剂的施药剂量。水稻幼苗对除草剂的耐药性水平与其叶龄大小及健康状况直接相关,小苗、弱苗对除草剂的耐药性通常会下降,因此施用除草剂剂量较高时易发生药害。同时,稻田杂草群落的种类组成、杂草密度、杂草群体叶龄等与除草剂防效也直接相关,杂草植株较大、密度较大、分蘖较多等对除草剂的耐药性也会增强,因此需要使用较高的剂量。所以稻田使用除草剂控草之前应充分了解所使用田间的水稻生长状况和杂草草相情况,,并综合水稻安全性和杂草防控效果确定用药剂量。
第三,根据土壤质地、墒情和天气情况等确定使用剂量和用水量。土壤质地、墒情、气温、降水情况等对除草剂防效及安全性影响较大,稻田使用除草剂之前,应充分掌握田间的土壤墒情和用药后1周的气温和降水情况,进而确定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和用水量。例如,土壤沙质较重或有机质含量较高时会导致多种除草剂药效下降,因此用药时宜采用推荐剂量范围内的较高剂量。
尽量轮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
品种连年使用同种除草剂容易导致杂草暴发抗药性,并且抗药性杂草常对同一作用机制的多种除草剂产生交互抗性。因此,使用除草剂防控稻田杂草时,应尽量轮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一旦田间发现少数对特定除草剂不敏感的靶标杂草(疑似抗药性杂草),应尽早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防除,不让其产生种子,以免抗药性杂草的积累、蔓延和暴发。
施药后避免除草剂漂移药害
除草剂使用后,田间灌溉水串流到非用药田间可能会导致作物的漂移药害;除草剂包装瓶、袋、盒等丢弃田间以及在沟渠清洗施药器械时,其中残存的药液也可能随着灌溉水流入作物田发生药害,或者流入养殖场所发生中毒事件。因此,应使用规范的除草剂喷药器械并根据使用说明规范使用(包括配套的田间管理措施),除草剂喷施完毕后,规范清洗器械,回收包装袋。避免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避免药液进入地表水体。施药后的用水不得直接排入其他水田,也不得用于浇灌蔬菜。许多种类的除草剂产品对虾、鱼、蜂、蚕、赤眼蜂等有毒,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防止漂移药害。
做好用药记录
稻田杂草危害严重,控草成本较高,并且药害事故频发。除草剂使用记录不仅可以作为发生药害事故或防控失败时进行诊断和补救的依据,同时可以为制定综合的稻田除草剂轮替使用方案提供直接依据,并且对于研究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和除草剂生态毒性及其治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稻田除草剂用药后应详实记录所使用除草剂的商品名、用药时间、用药方式、用水,量、用药时水稻幼苗的生长情况和草相情况等信息。